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已有30余年发展史,上海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辅助生殖报表上报制度,对该领域进行质量监测,我们由此选取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针对该项质量监测(2006-2015)的研究文章,依据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,从辅助生殖技术的服务量、成功率、安全性这三个方面,回顾分析了本市10年的辅助生殖技术变化趋势,尤其对鲜胚移植和冻胚移植进行了比较。
采用SPSS分析软件,P<0.05时有统计学意义
服务量 (2006-2015)
本市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、取卵周期和移植周期分别从2006年的3630个、3608个、4666个增加到2015年的40120个、38879个、34431个,分别增长了10.1、9.8、6.8倍。
其中鲜胚移植周期数增速较慢,十年时间仅增长了1.0倍,而冻胚移植增长迅猛,成长了17.3倍,因此冻胚移植与鲜胚移植的周期数比值历经十年从0.49上升至4.55。
成功率 (2006-2015)
本市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分别从2006年的38.36%和30.95%上升到2015年的46.75%和37.38%,呈上升趋势。
而在鲜胚和冻胚移植成功率的十年平均比较中,鲜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9.74%,低于冻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的42.48%(P<0.001),鲜胚移植周期分娩率为31.49%,低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分娩率的33.57%(P<0.001),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。
安全性 (2006-2015)
本市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发生率从14.33‰下降到4.61‰,异位妊娠率从5.53%下降到2.03%,多胎分娩率略有波动但无统计学差异,围产期出生缺陷率呈“V”型波动同样无统计学差异。
而在鲜胚和冻胚移植的安全性比较中,鲜胚移植的异位妊娠率为4.88%,高于冻胚移植的2.52%(P<0.001),鲜胚移植的多胎分娩率为26.64%,高于冻胚移植的24.82%(P<0.001),鲜胚移植的围产期出生缺陷率为7.10‰,略高于冻胚移植的6.13‰,但该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(P=0.167)。
人类胚胎冷冻与复苏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,目前基本采用玻璃化冷冻/复苏技术,作为人类辅助生殖领域的常规技术之一。而由本市十年的统计结果可知,冻胚移植周期数呈现大幅增长,冻胚与鲜胚移植的比例也随之逐年升高。
而在人们关心的冻胚移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问题上,十年的统计数据也给出了令人欣慰的结果,即冻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显著高于鲜胚移植,而异位妊娠率和多胎率相对较低,围产期出生缺陷率则缺乏统计学比较差异。
分析以上成因,一般认为在冻胚移植周期一般不使用促排卵药物,使得OHSS发生率显著降低,子宫内膜容受性更好,因此冻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鲜胚移植,但鉴于胚胎冷冻对人类胚胎质量和发育潜能的影响尚在研究中,我们仍需持审慎的态度,举例,有研究表明冻胚对异位妊娠率、死产和流产无明显影响,而有研究则发现冻胚移植的新生儿死亡率、巨大儿问题高于鲜胚移植,甚至影响出生性别。
综合以上研究,我们可以预见玻璃化冷冻液及复苏液的市场前景会长期向好,而现况是胚胎冷冻尚缺乏统一标准,各生殖中心基本依据现有技术条件和患者实际情况,经综合评价后决定胚胎冷冻方案,因此相关行业标准的尽早确立,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冻胚质量,这对于业内企业而言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
名词释义
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=临床妊娠孕妇数/胚胎移植周期数×100%
移植周期分娩率=分娩产妇数/胚胎移植周期数×100%
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发生率=中重度OHSS发生例数/治疗周期数×1000‰
异位妊娠率=异位妊娠发生例数/临床妊娠孕妇数×100%
多胎分娩率=多胎分娩产妇数/分娩产妇数×100%
围产期出生缺陷率=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例数/分娩婴儿总数×1000‰